隨著礦業(yè)和石油工業(yè)的高速發(fā)展,因瓦斯等可燃氣體的燃燒及爆炸事故而造成的人員及財產損失逐年增大。為此,許多學者致力爆炸波在各種結構中的傳播規(guī)律的研究,力求找出能可靠有效的抑制爆炸波的結構。網孔結構因其對爆炸時產生的燃燒和壓力波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而逐漸被人們所重視。
1網孔結構對燃燒波的抑制作用
1.1 閘明阻火結構能使火焰發(fā)生淬熄的理論有兩種,一種是器壁效應理論(連鎖反應理論),一種是熱理論。
(1)器壁效應理論。認為燃燒與爆炸并不是分子間的直接反應,而是由于分子鍵遭到自由基的碰撞而產生的活化分子,而活化分子又分裂為壽命很短但卻很活潑的自由基,自由基與其它分子相撞生成的新的產物,同時也產生新的自由基再繼續(xù)與其它分子發(fā)生反應,如此循環(huán),形成穩(wěn)定的燃燒;當火焰通過阻火結構的狹窄通道時,由于自由基與通道壁的碰撞幾率增大,因與器壁碰撞而被銷毀的自由基數量變多,參加反應的自由基減少。當阻火結構的通道寬度減小到一定程度時,自由基與通道寬度減小到一定程度時,自由基與通道壁的碰撞占主導地位,自由基數量急劇減少,反應不能繼續(xù)進行,火焰發(fā)生淬熄。
(2)熱理論。認為燃燒的必要條件之一就火焰的溫度要高于淬熄溫度。當火焰進入阻火結構的細小通道時被細分成若干細小的火焰,在設計阻火結構時要盡可能擴大火焰和通道壁的接觸面積,強化傳熱,使火焰的熱量盡可能多地傳給金屬元件,從而使火焰溫度快速降到淬熄溫度以下發(fā)生淬熄,阻止火焰的傳播[1,2]。
1.2 網孔結構的淬熄性能
多層網孔結構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淬熄性能好的優(yōu)點。日本的北條英光、津田健等人曾對管內多層網孔結構的淬熄性能做過較為系統(tǒng)的實驗研究。
(1)網孔尺寸對淬熄性能的影響。當火焰接觸到絲網結構時,火焰被細分后進入各個網孔。由于火焰的溫度要遠高于金屬絲的溫度,火焰的一部分熱量傳給金屬絲后,其溫度因熱量的損失而降低,當溫度降至其淬熄溫度以下時就會發(fā)生淬熄。金屬絲散熱能力是影響多層網孔結構淬熄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就絲網本身來說,網孔越?。茨繑翟酱螅?,金屬絲越粗,開口比及體積空間率越小,絲網的阻火性能就越好。也就是說,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金屬所占的比例越大阻火性能就越好。因為金屬的比例增大,火焰的流動空間減小,火焰的細分程度加大,火焰與金屬絲的接觸面積變大,傳熱得以強化,火焰因被絲結構奪走的熱量變多而快速降溫到其淬熄溫度下而發(fā)生淬熄。監(jiān)界淬熄速度是衡量某一阻火結構阻火性能的重要指標。若火焰的傳播速度較慢,通過阻火結構時就會因阻火結構的散熱作用而產生的淬熄。當火焰的速度較快時,因其與阻火結構的接觸時間短,其溫度還未降到淬熄溫度以下就已通過阻火結構了?;鹧婺芡ㄟ^的阻火結構的最小速度稱為該阻火結構的臨界淬熄速度,用Vc表示。用不同尺寸的絲進行試驗,得出關于臨界淬熄速度Vc與金屬絲網幾何參數之間的經驗公式為[3]。
Vc%uB7d/%u3B5=3.52?-10(d/%u3C9%u3B5)1.28 (1)
式中%u3B5——體積空間率;
%u3C9——絲網目數;
d——金屬絲直徑。
在設計多層網孔結構時,所選網孔的直徑要小于管中可燃氣的熄滅直徑[4]。但隨著金屬比例的增大,氣體的流動阻力也在增大[5]。設計時應同時考慮到設備正常工作時氣體的流動阻力和發(fā)生爆炸時多層網孔結構的阻火性能,不能顧此失彼。
(2)線網材質對淬熄性能的影響。常見的絲網材質有鐵、不銹鋼、黃銅等。從實驗結果來看,絲網的淬熄性能與其材質基本無關。雖然各種金屬的熱容不同,但基本上處于同一數量級。加之火焰的傳播速度很快,火焰與絲網的接觸時間為毫秒級,在如此短暫的接觸中,熱容的差異體現得不明顯。
(3)絲網層數對淬熄性能的影響。絲網層數是影響多層絲網的結構淬熄性能的重要因素。在一定條件下,當絲網層數增加時,其淬熄性能也隨之變好。根據實驗結果可得出絲網層數與臨界淬熄速度之間的關系式:
(Vc)N/(Vc)1=exp[0.64(N-1)] N≤6 (2)
式中 N——絲網層數;
(Vc)N ——絲網層數為N層時的Vc值。
(Vc)1可由(1)求出,因此根據式(1)、(2)可求出任意層數和任意尺寸的多層絲網結構的臨界淬熄速度(Vc)N。當層數>6時臨界淬熄速度已不再增大,即使增加層數其淬熄性能也變化不大,同時還會因層數的增加而使氣體的流動阻力增大,甚至會因絲網引起的湍流而使火焰速度加快,出現DDT過程(爆燃轉爆轟),加劇火焰的傳播[6]。根據實驗,單層40目絲網的臨界淬熄速度可達110m/s。
(4)絲網間距對淬熄性能的影響。通常,多層絲網比間層絲網的淬熄性能好,但這又涉及到絲網間距的問題。研究發(fā)現其間距對淬熄性能的影響很大。當兩張絲網相距較近時淬熄性能最好,間距變大后其淬熄性能下降,當間距大于某一值時淬熄性能又保持穩(wěn)定。由此可見,多層金屬絲網間的間距存在2個臨界值;第一臨界間距稱為允許間距(Sa),即兩絲網間距小于這個值時,其阻火性能同兩張網緊靠在一起時的淬熄能力相同。第二臨界值稱為限間距(Sc),即兩絲網間距大于這個值時,其淬熄性能同一張網的性能相同。
絲網的目數越大,允許間距和界限間距越大。設計多層絲網結構時要考慮到間距的問題,盡量使絲網距小于第一臨界間距即允許間距(Sa)。絲網間距為零時安裝較容易,但易堵??網眼,清洗率高,影響生產。為避免堵網,多認為兩網有少許間距比緊貼在一起好。根據實驗,對于20目的絲網,其第一臨界間距為2mm,第二臨界間距為15mm。而40目的絲網的第一臨界間距為6mm,第二臨界間距為40mm。
2網孔結構對爆轟波的抑制作用
爆轟波之所以能自持穩(wěn)定地傳播是由于橫波的產生和發(fā)展。網孔結構具有吸收橫波的能力,因此可以有效地破壞爆轟波的傳播條件,使爆轟波蛻變成爆燃波。
對于給定的混合氣體和網孔結構,在截面形狀和尺寸確定的管道中,存在一個初始壓力的臨界值Pc。初壓高于臨界值時穩(wěn)定自持傳播的爆轟波仍能通過阻尼段;初壓降至臨界值時,爆轟波通過阻尼段時是不穩(wěn)定的,即可能蛻變也可能尚未蛻變成強爆燃;初壓低于臨界值時,爆轟波肯定蛻變成強爆燃。臨界的值低反映了某種網孔材料對爆燃波的衰減能力的大小。
3總結
火焰和壓力波同時作用所產生的耦合效果是產生災害的主要原因,也是揭示爆炸氣體在復雜網孔通道中變化規(guī)律不可分割的因素。目前開展的研究工作多為只研究火焰的淬熄或只研究壓力波的抑制,而同時將淬熄和壓力波抑制作為目標的研究工作還很少。因此,應該對火焰和壓力的共同效果給予足夠的重視,力求找出網孔結構對火焰與壓力波之間的耦合作用的抑制效果。網孔結構爆炸波的抑制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廣闊的應用前景。解決這一問題,將使爆炸波的研究從宏觀走向微觀、從實驗研究走向實驗和理論結合的高級研究階段,逐步形成新的抑制爆炸波的理論,并開發(fā)出具有實用價值的抑爆技術和產品。
建筑消防安全評估(消防檢測)都是按照公安部129文件規(guī)定的辦理資質的。